肺癌合并肺部感染
2022-04-19 16:04:08 来源: 西安肿瘤 咨询医生
肺癌合并肺部感染
[标签:url]
[标签:科室]
摘要:对于重度骨髓抑制、粒细胞缺乏程度严重的患者,须请感染科会诊。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者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。发热与感染是不同的概念,发热伴肺部浸润阴影不一定是肺部感染,尤其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。
肺癌感染的预防和预防性治疗是两个概念。前者是采取手段使患者避免感染,但不一定采取给药的方式,例如给予预防性疫苗、加强口腔护理、增强免疫力、加强引流、减少交叉感染等。而预防性治疗指根据常见病原菌进行药物预防,多指“经验性治疗”,这在难以明确病原菌的情况下很关键,在我国尤为如此。
中性粒细胞缺乏不伴发热
对于此类患者一般给予粒细胞-集落刺激因子(G-CSF)治疗,若经2~3天G-CSF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(粒缺)改善较明显,则无需抗生素预防;若粒缺未改善则给予预防性抗菌治疗。
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
若胸部X线显示肺内无明确病变,可考虑行CT检查,若CT未发现阴影且发热持续多天,须鉴别是癌性发热还是由其他部位感染引起的发热。
粒缺的初期,90%的感染为细菌感染,随时间延长真菌感染危险增加,而病毒感染多发生在粒缺持续21天后。
粒缺性发热患者的死亡率较高,对于此类患者,应积极应用广谱抗生素。
如需给予经验性治疗,首先须把核心病原菌覆盖住,而后积极寻找感染部位。抗感染治 果不佳时还应积极寻找原因,如引流不畅等问题。
接受化疗的免疫功能低下者多有肺结构的破坏,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机会较多,但多不主张单药用药,加之患者感染球菌的可能性大,一般选择既对球菌又对杆菌有效的药物。
若经过3~5天经验性治疗,症状仍未控制,提示病原菌未被覆盖,此时是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适应证。
粒细胞升高伴发热但无影像学表现
中性粒细胞升高伴发热者通常存在细菌感染。
此类患者多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处理,因为影像学表现可能滞后。
治疗3~4天后复查,若临床症状及血液学检查有所改善,影像学检查仍没有异常发现,则及时停用抗菌药物。
注意明确是否有皮肤等隐匿部位的感染、有无应用激素等影响造血的药物,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。
诊断
肺癌合并肺炎的诊断标准与普通肺炎一致,但在致病菌种感染危险因素、厌氧菌感染,以及某些特殊表现(如血象、发热等)上存在差异。只有明确了肺癌的发生部位及侵犯范围,才能判断两者有无区别。此外还需注意患者的免疫功能,以决定临床用药。
大多数情况下,肺癌合并肺炎与普通肺炎的影像学表现较易进行区别,但是隐球菌结节、单个真菌结节与肺癌不易进行鉴别,而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与肺炎的表现也很相近,应注意鉴别。临床上曲霉菌结节与肺癌往往伴行,应予注意,在诊断曲霉菌结节时必须排除肺癌。
治疗
肺癌合并肺炎应选择覆盖厌氧菌的抗生素,首选甲硝唑和碳青霉烯类药物。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,肺癌合并肺炎患者可能抗生素所需疗程较长,因其多存在免疫功能低下,具体用药时间应根据致病菌的不同有所差别。对于放化疗后曲霉菌感染的患者,可应用两性霉素B、伊曲康唑和卡泊芬净治疗;而对于多药耐药菌,治疗多采用联合治疗,在给出强力抗菌药物处方之前,尽可能进行病原学检查。
对于肺癌合并的较为棘手的感染,临床上需重点关注的类型主要是混合性感染,如细菌合并真菌感染,此外还有铜绿假单胞菌。对混合感染,有时要兼顾阳性球菌的治疗,宜联合用药,以提高有效率,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。鲍曼不动杆菌、非发酵菌等毒性较弱的细菌危险性较小。
治疗肺癌伴阻塞性肺炎时,必须解除阻塞才能控制感染:若为坏死的伪膜阻塞,只需在支气管镜下将其清除即可;若为 组织阻塞,则需进行腔内局部治疗。
对于肺癌合并曲霉菌结节的可手术患者,直接行手术切除即可。一般来说对于曲霉菌感染的晚期 患者,首先应判断何种情况危及患者生命。若曲霉菌发展缓慢,仅为稳定的肉芽肿,则可暂不予处理。对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晚期 患者,各种抗 治疗方法 有限,此时应以治疗曲霉菌感染为主,但疗程较长。在患者身体状况较好,能耐受两种治疗药物的前提下,也可同时进行化疗和抗真菌治疗。
应重点关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,若出现循环衰竭、感染性休克等,可加重感染,则采用强力广谱抗生素,进行经验用药治疗,要兼顾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,对阳性球菌可以使用万古霉素、利奈唑胺,对阴性杆菌可以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,宜联合用药。其他心血管疾病对抗感染治疗影响不大。
TAG:
上一页:肺癌合并急性肺栓塞的诊治
下一页:肺癌合并脑转移的治疗
相关阅读
- 2022-05-04上海乳腺癌发病呈现“双最高潮”特点
- 2022-05-02柳叶刀学:20年的随访结果赞同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治疗
- 2022-04-19肺癌的饮食调理方法有哪些呢
- 2022-04-19肺癌的预防与治疗是什么
- 2022-04-19肺癌治疗中的T细胞相关免疫疗法
- 2022-04-19肺癌晚期病人死前症状